沒有告別,就啓程到另一段流浪生涯了,只留下一根羽毛。
説的是園中的稀客,兩隻褐色斑羽、圓圓滾滾的小母雞,一隻渾身雪白頭戴紅冠的大公雞。
黃昏時刻,走在柑橘小徑,微風輕吹樹梢,兩旁斜坡是迷迭香和薰衣草。八月盛夏,偶見響尾蛇出沒,走在草叢邊,隨時要提高警覺。蛇也怕人,遇到狀況,會搖動尾巴,一節節的響環碰撞,發出喀拉喀拉聲音,警告對方,互不侵擾。
這天聽到的是柔和的咕咕咯咯聲,踢透踢透,爪子踩在碎石路的腳步聲。我停止前行,聆聽這不尋常的聲音。從迷迭香叢中首先露出的是,從未見過的一隻大公雞,昂首抬頭,梳子般的雞冠在夕陽餘暉照射下,閃閃發光。跟在後面,搖搖晃晃地繞過薰衣草的是,兩隻羽毛蓬鬆的小母雞。亦步亦趨,開心地嗅聞身邊紫色的花朶
園中來來去去的野生動物很多,還是第一次見到雞家庭。牠們十分友善,看到我也不害怕,繼續快快樂樂地踱著整齊穩健的步伐,趴啦趴啦往前走,在園子裡四處巡視。牠們好似對新奇景象感興趣,一會兒啄啄落地的檸檬,一會兒嚐嚐紅透的蕃茄,還在一小灘積水裡撲撲翅膀,喝兩口,如在自家一樣逍遙自在。我判斷是人家放養的家禽,趁著大門未關緊,偷偷出門蹓躂。
拿著照片到對面鄰居詢問,他們細看照片,搖搖頭,再往雞舍瞧瞧,一隻都不少,鄰人説,不是他們家的。社區網站也沒有人提到逃家的雞。
既然賓至如歸,就暫時住下吧。看過報導,知道那兩隻母雞的品種叫做 ISA Brown,是非常喜歡接近人、有教養的雞種,褐色羽毛帶有斑點,白色尾巴,深褐頸部,紅色雞冠,外表親切可愛。最棒的是一年可以下三百到三百五十個棕色雞蛋。舊家鄰居養了這種雞,偶而過來下蛋在冰草叢裡,鄰人大方地請我們留下享用。
臨時來客,沒有準備什麼雞飼料,抓一把餵鳥的種子和果實充當牠們的晚餐。ISA Brown的飲食規矩是90/10,意思是百分之九十的飼料要均衡攝取,包括充足的維他命、礦物質和各種營養素,幫助牠們健康成長,才能持續下蛋,而且保証不是壞蛋。百分之十是零嘴,㕑餘剩飯,水果蔬菜都行,嚐嚐鮮,換換口味。
小時候家裡也養雞,好像沒有人想過,雞也需要膳食均衝、營養充足。餵的都是剩菜剩飯,穀物米糠,誰都不知道要有主食和零食。怪不得家裡那隻大公雞脾氣暴躁透頂,經過雞籠就有可能被牠攻擊,抗議飲食不佳。我曾經拿一本書阻擋,三角形雞喙印穿透厚厚的幾頁紙張。
有兒時的經驗,我對這隻來訪的大公雞,保持距離,雖然牠看起來不像好鬥的狠角色。牠的相貌堂皇,氣度昂揚,走起路來有君臨天下的氣派。頭上明艶的紅冠,身上潔淨的白羽,兩條健壯的黃腿,俊朗鮮活,我想牠是義大利品種的 Leghorn。
記得台灣早年很多家庭都養這種多產又易養的雞,翻譯成”來亨雞”。來亨母雞下白蛋,富含優良蛋白質和多種營養素,吃了增進健康。在那物質較貧乏的年代,是每家的滋補食物,還有人當做副業,拿到市場兜售。來亨公雞動作迅速,警覺性高,好動又獨立,好奇和睦,個性古怪精靈,對其他雞友深情關懷,是雞群的天生保護者。牠們還善於飛行,不受拘束,嚮往自由空間,經常會飛上枝頭,跳上屋頂,甚至飛出圍籬。
可以想像這天旱晨,門籬洞開,大公雞一聲令下,兩隻小母雞跟著偷溜出來。一路上躲避郊狼威脅,逃脫汽車衝撞,閃離頑童追逐,也許還跋山涉水,平安地到達我們家園。這不就像明朝詩人唐伯虎寫的:”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一公二母三雞,頂著紅色的天然冠冕,意氣風發,灑脫地走出自我,昂首挺胸,自信滿滿,驕傲地邁向未知的將來。
夜漸深,牠們吃飽喝足,一隻隻躲進橄欖大樹下,枝葉濃密的黃楊灌木樹籬中,睡覺時間到了。園中成群的棉尾兔心裡狐疑,怎麼今晚多了外客,難道要雞兔同窩嗎?當晚我們開家庭會議,討論設計雞舍的樣式。
深山月黑風雨夜,等著雄雞一聲天下白,擋退殘星與曉月。
第二天清晨,一聲宏亮的啼嗚,喚醒了深睡的我。Leghorn 公雞啼聲特別嘹亮。2019年,法國鄉間一隻名叫Maurice的公雞被來度假的隔鄰告入法庭,雞鳴擾人清夢,令他們無法入睡,假期泡湯。法官認為在偏遠地區,早晨四點之後,雄雞有權執行牠的任務,裁定公雞無罪。
大公雞成了喚醒黎明的號角,”平生不肯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牠在樹叢裡安靜隱忍了一夜,不敢輕易開口鳴叫,等到太陽出來前,雄心一爆而發,叫聲震撼天地,眾人紛紛跳下床開門,迎接新的一天。
農村的牲畜家禽,是白俄羅斯俄法藝術家 Marc Chagall 馬克夏卡爾(1887-1985) 創作的泉源。他在成長的過程中,童年回憶就是貧窮的農莊、迷信的鄉民,及身邊無數的牛羊雞馬。這些因素是那麼真實,那麼栩栩如生,深印在他的腦海中。他用象徵手法,鮮艷色彩,畫得如夢如幻,被稱為超現實派畫家。有人説,畫中場景看起來很怪異,卻是他內心的感觸,有很深的情結。
公雞屢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紅公雞、戀愛中的公雞、公雞和大掛鐘⋯。我們兩年前去西班牙,在馬德里的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博物館看到了他1928年的油畫Sur le coq ( The Rooster) 雄雞。
一位身穿黃衣紅褲的女性,騎坐在一隻巨大的公雞背上,臉頰溫柔地緊貼在公雞的頭。藍綠色公雞尾巴的羽毛色彩繽紛,碩大的雞冠和喉下肉垂是鮮紅色,看起來活力充沛卻滑稽有趣。前方湖裡,一對情侶相擁泛著小舟。公雞背後的大樹綠葉蒽鬱。整張畫色彩斑斕明亮,詩情畫意中隱含著一股強有力的能量。
欣賞畫作彷彿置身其中,如詩如夢般的影像,喚起了美麗的聯想;醒目驚人的色彩,勾起了模糊的童年往事;超越現實的筆觸,又有一股神祕的力量,深深地抓住人心。畫中點綴著大自然裡的一棵樹一彎月,感覺到時光留駐或緩流,甜蜜又悲傷,而畫家本人似乎就是那隻大公雞。
西班牙有一個童話,一隻生下來只有半邊的小公雞,一條腿,一個翅膀,一隻眼睛,半邊頭半個喙。個性乖僻又無禮,不理媽媽的教誨,總是獨斷獨行。
有一天牠不聽勸阻,決定去馬德里皇宮見國王。路途遙遠,經過河流,河水被雜草阻擋流動,請牠移除,牠拒絕了。接下來,遇見一團快要熄滅的火,請牠加幾根木柴,保留火種,牠拒絕了。最後牠遇到風,在杏樹枝幹中打了結,不能流通,請牠砍掉樹枝,牠拒絕了。
到了皇宫,御㕑正要為國王準備雞湯,看到這隻半邊雞,就把牠丟入鍋中滾水。半邊雞請水幫助逃脫,水想到牠先前拒絕幫忙,就不理牠。鍋下的火越燒越旺,半邊雞燙得請火幫助逃脫,火想到牠先前不肯援救,也不理牠。
御㕑進㕑房查看,覺得半邊雞不夠格擺上國王的餐桌,就把牠丟出窗外,不要了。風正好吹過,想到被牠拒絕的往事,把牠吹得更高。雨水、熱浪和疾風通力合作,把半邊雞甩到教堂的尖頂,成為風向標。這就是拒絕幫助別人的後果。
其實各種神話裡,母雞代表的是仁慈、智慧、包容和善解。公雞象徵的是勇氣、驕傲、警覺和奮鬥。
這三隻做客的雞從前庭逛到後院,鑽進花園,跳上菜圃。我們擔心遇到山貓郊狼,逃避不及,不忍看到血腥的一幕。入夜後,把牠們趕入百香果圍籬中,拉緊鐵絲網,權充雞舍。
也許牠們就是不願意被圈養拘禁,從鐵絲網下挖開泥土,一隻隻逃出來。”親愛的伙伴們,走吧!我們玩夠了!” 領頭雞説。
我四處找尋,不見蹤影,只看到一根羽毛,似乎留下道別的話語,向我們辭行。拾起羽毛,有些悵然。不知道牠們的起點,也不知道牠們的終點。也許繼續前進,也許決定停止遊蕩。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朦朧夜色中,宛如看到三隻漸行漸遠的身影。
早期台灣家庭或商業養雞,除土雞外,洋雞品種以來亨雞、洛島紅及蘆花雞三種為主。文中照片所示為洛島紅(Rhode Island Red),雞毛為紅色。文中誤為來亨雞,雞毛為白色。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