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的大地 挪威森林又一章
八月底到了挪威西部的Geirangerfjorden 蓋朗厄爾峽灣。這是所有峽灣中最精華的一段,於2005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我們訂了私人遊艇 ”峽灣探險號” ,要在海上欣賞兩旁翠綠的綿延山巒、陡峭山壁,和幾個高懸如白絲帶的知名瀑布,”七姊妹瀑布”、”新娘面紗瀑布” 和 ”求婚者瀑布”。這些瀑布都各有精彩動人的故事。
我們一家三口和船長約好在碼頭見。在岸邊,有無數彩色石頭,藍紫、鉛灰、銀白、棕褐,石頭上密佈長短粗細、彎曲點點的紋理,有的光澤明亮,有的灰灰沈沈。我撿來幾塊,搭疊起來。正聚精會神地堆石頭,忽然聽到背後一位男士的聲音:” Edvard Munch?” 我嚇一跳,轉身看,這位男士指指我頭上後戴的帽子,粉紅球帽上綉著紅色” Munch” 幾個字。
這是我們的船長Hans,一位曾是高科技專業,轉行在峽灣逐波逐浪,看山看海,博學多聞的挪威紳士。我請他看地上這些石頭,問:”像不像Munch 孟克的油畫Beach?” 1904年的那張油畫,顏色豐富、大小不一的岩石和鵝卵石幾乎佔據了整個畫面,小石頭靠著大石頭,互相依偎,悄悄私語,充滿了生命力。右上後方有一間紅色木屋,左邊是蔚藍的海水。
我們三人隨著船長走,我指指另一片海灘上的岩石,説:”這裡更像那張粉彩畫 Rocks at the Edge of the Sea” ,孟克把這張畫送給妹妹,還寫了:”我在岸邊步行,烏雲中閃出一線月光,岩石赫然地從海水中聳出,如同棲居在海洋裡的神祕生物,有巨大寬闊的頭。有的抿嘴微笑,有的露齒大笑。暗藍深紫的海水湧滾在岩石縫中,浪起潮落。” 我們一邊聊著愛德華孟克,一邊上了船。
愛德華孟克(1863-1944)表現主義派畫家,是第一位用強烈的、驚人的、呼喚式的手法,探索人類的情感和悲傷苦悶的心理。他著名的作品” The Scream 吶喊 ”是西方藝術中最重要的畫作之一。我們八月二十五日下午抵達奧斯陸,就是要趕上在孟克美術館Munch-museet 從今年四月開始的特別展覽的最後一天,特展名為” Trembling Earth 顫抖的大地”。這個名稱來自他的素描兼筆記”The human being and its three power centres 人類和它的三個能源中心”,左下角有”Trembling Earth”幾個字,三個能源是:精神、心理和肉體。
孟克美術舘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之一。這棟十三層大廈是西班牙建築師Juan Herreros設計,用可回收的材質建成,外觀略傾斜,似以微笑歡迎愛好藝術者,位在奧斯陸峽灣海岸線上,2021年10月落成,專門展示愛德華孟克的藝術品,包括繪畫、版畫、素描和雕塑,以及他的生平文物。
此特展是挪威孟克美術舘、德國Museum Barberini 和美國Clark Art Institute 花了六年時間,共同合作策劃。一般人談到孟克,首先想到的是他在心靈精神層面的表達,他畫出人類生活中的緊張、孤寂、嫉妬、絕望、頹廢、不安的情緖,畫上是人像外表,實際展示出他們的心靈。這次展覽讓我們看到畫家的另一面,其實他對自然界的投入,是相等的重要,同樣的全心全意,也更了解他對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的的重視。美術舘牆上的説明道出:”孟克眼中的世界完全根源於大自然。”
特展分散在不同的展示廳,路線自己決定,要走在森林中,要看農耕地景觀,要到海邊岸上,要感受暴風雨雪,要在太陽底下,要領會宇宙循環,要聆聽大自然的吶喊,全憑個人感覺。主題圍繞著孤獨、死亡、愛情、生命、戶外、性別等,參觀的人各自尋找心目中的孟克。
孟克從年輕起就抓住自然景色入畫,夏天的庭園花朵盛開,冬日的山頂白雪覆蓋,連綿起伏的綠色草原,雪地裡彎曲的樹幹,這些是風景,卻絕非背景。他的眼裡,人類和自然界的一切是相關的,是不可分的,是平等的。他的畫裡,人就像自然界的樹木花草石頭海水一樣。這和”莊子”的以道觀物,一切生命體、整個自然界都是平等的思想,十分相似。
特展畫冊的封面是油畫”The Magic Forest 神祕的森林”。左下角是一位女人牽著小孩走向森林。女人的輪廓如同孟克一向的筆觸,似波浪起伏。他常畫女人在半隱半現的月光下,圓圓的黃色月亮坐落在如座臺的水中倒影,倒影像是一個驚嘆號,當然有人會説如同一縷幽魂。”Summer Night’s Dream.The Voice 夏日之夢,聲音” 畫的就是女人、月亮和樹幹。另外”月光”、”神奇的海岸”、”夏天的海邊” 都有這種獨特的水中月。
“神秘的森林”有荒涼無人的道路,鬼影幢幢的叢林,紅褐如血染的坡地,白夜極晝的天空,是北極圈的景色。除了那一大一小的身影,杳無人煙。孟克飽受精神衰弱的折磨,氣候時序的變化對他的心情影響很大。外界的景觀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他陷於困境的靈魂。
孟克曾經住在德國,1905年畫的”From Thuringerwald” 是德國南部的山區景色,那裡降雨量大,造成山坡地的侵蝕崩塌。畫中陷落的岸坡,順勢而下的逕流,用的是醒目的粉紅色和紅色油彩。強烈的顏色表達出心裡的混亂,和對天然災害的痛苦感受及焦慮不安。我看著畫,想到氣候變遷,世界各地的種種天災,也感同身受。
“The Yellow Log 黃色木材” 畫著幾根砍下倒地的樹幹,樹皮已經剝除,鮮黃色的木材延伸到濃密的樹林盡頭,也就是畫布的邊緣。圍繞著的是直立通天的活樹,紫藍的樹幹上有無數的小圈圈,是生命的象徵,顯示樹林生氣蓬勃。鮮黃對照鮮紫,倒地對比聳立,表達出”生”與”死”的相對面。
他也畫伐木工人,”The Logger” 右側是高大壯漢,穿藍色工作服,手拿巨斧。左邊是剛砍下的樹幹,黃色的傷口面對觀者,格外刺眼。孟克憂心自然界逐漸消失,更擔心文明和工業取代了大自然,就如同工人正在伐木。
木材和漁業是挪威重要的出口項目。挪威境內的森林經過幾個世紀的濫砍亂伐,向外輸出大量的木材,天然森林資源消耗殆盡。後來政府開始評估全國森林狀況,訂出保護再生計劃,控制採伐量維持在生長量的一半。他們還保留枯木數量,當作瀕危昆蟲的棲息地。挪威的森林從瀕臨消失,到重獲生機。但挪威所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地球上氣候變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這又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孟克畫了很多幅” The Fairytale Forest 童話森林” ,有三、五和六個孩子的不同版本。這些背對我們的孩子,面向不可知的森林。男孩穿藍灰衣褲,女孩著紅白衣裙,戴著帽子,手牽著手,和森林保持一段距離。有一條路徑通向森林,他們卻踟躕不前,可能怕走進去就從此消失。孩子在畫中的比例很小,卻是重要的構圖。似乎聽到他們在竊竊私語,”森林裡有山妖嗎?會不會把我們抓走?” 傳説挪威森林深處躲著山妖Troll,一照到陽光,就會變成石頭。有些路邊立著”山妖出沒 請小心” 的警示牌。
孟克畫雲杉、榆樹,也畫果樹,最多是蘋果樹。幾個站在梯上、爬到樹上、踩在椅上的女孩,正努力地摘樹叢中密密的蘋果,是豐收季節。他的蘋果樹種在畫室旁、在花園裡、在風中、在屋前,我們覺得十分親切。正逢家園裡蘋果成熟的秋天,旅遊回家就要準備採蘋果了。
”Fertility 豐饒” 是農耕景色,一男一女面對面,懷孕婦人捧著滿籃紅櫻桃,四周是綠油油的菜園,意味著兩性關係和諧。其他還有農夫收割玉米,工人打理乾草,馬匹耕田拉車,花房溫室,紅色穀倉、包心菜田、女人在田裡摘南瓜,這些畫的顏色多彩柔美。我們後來去了松恩峽灣果園區,風光類似,櫻桃、李子、梨子、葡萄、草莓、藍莓、紅莓,各種果實累累,豐碩飽滿,甜美多汁。孟克有自己的農地和花園,養雞鴨、鴿子、馬和狗。那時的孟克似乎是少了悲觀,多些歡喜,比較健康。
最大的作品之一是油畫 ”The Sun 太陽”,面積大約是五十平方公尺。美術舘必需在六樓的牆開一個大洞,用起重機吊放。壯觀的畫正中央是昇起的太陽,光芒四射,普照在海岸山丘。孟克從1912到1913年,替奧斯陸大學畫了十一幅巨大的壁畫,闡釋知識的來源,”太陽”是其中之一。溫暖明亮的色彩帶來光明、希望、榮耀、快樂的精神。挪威的千元克朗紙鈔印著這幅畫。
孟克喜歡接近大自然,畫室建在戶外。有些畫曝曬在陽光下太久,遭到損壞,”陽光” 就得經過美術舘用幾年時間修復。舘藏的那三張最知名的” The Scream”有油畫、版畫和素描三種版本。第四張是私人收藏,2012年以史上最高價賣出。我們在美術舘體驗到如何珍惜保護偉大的藝術品。他們每隔半小時在昏暗的房內輪流展示出一幅,版畫多輪一次。溫度、濕度和氧氣的程度要控制好,尤其是光線,影響紙張和紙版最厲害,為了將來的世世代代都可以欣賞到孟克的偉大作品,美術舘仔細研究計算每種版本每天可以承受多少光線,嚴格管制。
關於這張畫,討論的人很多,也變成當代流行文化的象徵符號。孟克的日記寫了一首長詩,描述1891年的一個黃昏,”我和兩個朋友一起散步,太陽逐漸西下。我感到一絲淡淡的憂愁。忽然天空變得像血一般紅。我止住脚步,斜倚欄杆,精疲力盡。燃燒的紅雲掛在深藍墨黑的峽灣和城市上方。朋友繼續前行,我停在那裡,不安顫抖。忽然感到一聲強烈的、永無止境的尖叫穿過宇宙。” 這段話描寫出他的創意來源。
沒有人知道畫中驚恐尖叫的主角是誰?是什麼種族文化?是什麼背景?是男是女?但看到那臉部的表情,扭曲的身軀,無不感受到孟克表現出來的焦慮惶恐。
孟克過世後,作品捐贈給奧斯陸,包括1000幅油畫,15400張版畫,4500件素描和水彩畫,6件雕刻。為了紀念他,建造了愛德華孟克美術舘。
孟克認為森林是浪漫的地方,走入森林,邂逅情人,增加親密感,但也是感情破滅的場所。村上春樹寫”挪威的森林”,講的是青春的故事,迷茫孤獨叛逆無助,每個人都要走過這片森林。期盼挪威的森林帶給人們喜悅平和,療癒身心,抒壓壓力,安慰孤獨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