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大地
過感恩節時,各種祝福的佳言美語在親朋好友,相識的、不相識的人之間流傳。看到餐桌上豐盛的美食,覺得除了人,還要感恩大自然、感恩這片土地。
每天早晨走下東果園的石階,到池塘邊的小徑隨意漫步。池裡魚兒在枯荷葉、乾蓮蓬下悠游,斜坡上的幾竿竹子,金黃竹桿下又冒出數枝綠竹筍。不由得想起北宋詩人蘇東坡,他吟詩寫詞,更是一個快樂的生活家。他説,”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笋香 。” 看到繞著城郭的江水,就想著,水裡的魚兒一定新鮮美味;見到滿山遍野的竹子,聯想起,竹筍絕對清爽可口。他還調侃自己,” 自笑平生為口忙。” 民以食為天,誰不是一輩子都在吃吃喝喝,嘴巴忙個不停。
唐朝詩仙李白寫詩,十之八九離不開酒。南宋詩人陸游愛美食,讀到 ”豉香鹽白自烹調” ,就知道他一定善於烹飪,黑豆豉配上白花花的海鹽,用來調味,口感必佳。
兩年多前,疫情剛開始,大家都驚慌失措。囤積食糧是第一要務,接著考慮自家生產,大自然就是我們的糧倉。外甥女香香搬來幾盆朝鮮薊植物,還未開花結果,我已經計劃沾芥末醬和橄欖油品嚐。她又送了幾塊長有菌絲的大木頭,準備讓我們培養椎茸,我等著秋風起時採花菰。加上園裡原有的各種果樹、瓜藤、菜畦、香草園,我們摩拳擦掌,準備抗疫。各種消息告訴民眾,不必恐慌,食物供應絕對不成問題。幸好不需自家耕稼,亦足糊口,才鬆了一口氣。否則要在這荒漠山區闢地耕耘,墾荒種糧,或學東坡居士到田邊尋找野薺來煮山羹,那就太辛苦了。
晨間散步,我總會隨手在山坡摘一把野生的綠薄荷 Spearmint 進屋。薄荷種類多,一般人知道的是胡椒薄荷 Peppermint,含有薄荷醇,香味強烈刺激,涼氣沖鼻。綠薄荷又叫做留蘭香,很多人栽種在自家花園,較為常見。它的原產地是地中海岸,微微香氣,帶有絲絲甜意,聞起來放鬆平靜,清涼醒腦。綠薄荷在我們的園中坡邊隨意滋長,陽光水份足夠,不必照顧就很茂盛,秋天開出細細的小白花,毫不起眼。
找出茶壺,用熱水沖泡綠薄荷。透過玻璃,鋸齒形的青翠葉片在水中載浮載沉,清晰可見,旁邊加上薄薄兩片黃檸檬,淡淡香味傳出,未喝就已感到神閒氣定,準備迎接嶄新的一天。我喜歡用玻璃壺和玻璃杯享用薄荷茶,有一種透亮清爽、活力充沛的感覺。
綠薄荷對健康好處多,抗氧化、降血糖、幫助消化、增強記憶。房間裡插一小瓶綠薄荷枝,頓覺空氣清新。早餐一盤紅、藍、黑莓果,或者紅、黃、橘切塊蕃茄,添上幾片小巧玲瓏的綠薄荷葉,色彩亮麗,營養充分。夏天做成薄荷冰塊,每個透明方塊裡有一、兩片綠葉,倒進冰水中,喝一口,暑意盡消。冬天烤羊排加入一小把新鮮綠薄荷,香嫩又滋補,令人食指大動。套一句蘇東坡的話, “ 飽得自家君莫管 ”。
自幼喝茶,綠茶、紅茶、烏龍茶,從早喝到晚,後來加入了花草茶。一杯暖暖的花草茶,握在手中,不同的天然植物泡出,聞起來有花香、果香、草香、樹皮香或木質香。園中除了綠薄荷,還有迷迭香、薰衣草、玫瑰花、菊花,都是做花草茶的材料。
迷迭香 Rosemary,是木本多年生植物,原生地是地中海區域,拉丁名字是 Rosmarinus ,意思是海洋中的露珠。現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它,類屬於鼠尾草。針狀細密的葉子聚生在枝幹上,小小的花朵顏色有淺紫、淡藍、粉紅、乳白,花和葉都芳香迷人,經常被拿來做精油。它可以活到三十歲以上,用途又廣,是很值得種植的香草植物。枝幹老了,非常堅硬,要費很大勁才修剪得斷。歐洲古老的撥弦樂器類似琵琶的魯特琴,就是用迷迭香的老枝幹製作成。迷迭香象徵忠誠、緬懷和愛情。
我們用迷迭香灌木叢攀爬坡被,懸掛花牆,直立式的品種則做為樹籬。插花、做菜和泡茶都少不了它們。平日插花,以精於花藝的眼光來看,不盡完美。花材全來自園裡,感恩節餐桌上的擺花,有黃、橘色玫瑰,金、紅色楓葉,一節老朽枯木,幾枝帶葉金橘,長長短短的迷迭香填充空隙,增添綠意,各有其姿態和風貌。
做菜時,拿起幾支迷迭香枝條,朝著葉子生長相反的方向搓滑下來,枝葉輕易地分離。有時候,連枝帶葉適量地丟進烤盤鍋裡,牛肉、羊肉、雞肉、魚肉或蔬菜都合味,帶有一絲絲松脂香,烹煮時香溢㕑間。它也適合做擺盤裝飾用,雪白大瓷盤裝上紅如瑪瑙的火腿,周圍配上一小叢開著淺紫花的迷迭香枝條,豐富又優雅,色香味俱全。
喝杯迷迭香花草茶,加點蜂蜜或龍舌蘭糖漿,抗發炎、幫助記憶、緩解焦慮、除斑去皺、美容養顏,現代人常拿來做微養生。
果樹開花後,疏果是必要的步驟,才能確保結出果實的品質。今年蘋果結得太多,外子不停地疏果。一粒粒略大於高爾夫球的小蘋果,有些留在樹梢給鳥兒享用,有些摘下丟棄,他丟我撿,一袋袋扛進廚房。
幾片生薑、數粒紅棗、幾個一切為二的小蘋果、三五顆枸杞,加進幾片去年曬乾的苦瓜薄片,清水煮滾悶透,倒進杯裡,添上兩片檸檬,我取名為 “酸甜苦辣茶” 。檸檬的酸,枸杞、紅棗、小蘋果的甜,苦瓜的苦,生薑的辣,五味雜陳,只少了一味鹹。食材大半來自家園,匯集了這片土地的種種滋味,有閃耀的陽光,有溫和的微風、有偶然的雷雨,有乾燥的空氣,還有老農的汗水。
玫瑰花茶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 薰衣草茶舒解壓力,幫助睡眠 ; 紫錐菊茶增強免疫系統,緩和過敏症狀。這些花草在家園裡都隨手可得,取花瓣花蕾細枝嫩葉,採摘、陰乾、烘焙、炙曬,甚至不做任何加工,洗淨備用,都是最好的飲品。
小時候愛看外婆釀李子酒。紅肉李子洗淨晾乾,用利刀在果肉均勻地劃出幾道切口,然後舖放在用沸水燙過擦乾的玻璃瓶裡,灑上一層黃冰糖,接著一層李子,一層冰糖,直到瓶子裝到七八分滿,密封瓶蓋,放在陰涼地方。大概半年後,深紅帶紫、濃濃果香的李子酒可以開瓶了。雖然未成年,外婆還是偷偷讓我們小孩泯幾口,嚐嚐鮮。最近姊姊整理舊物,竟然找出幾瓶外婆老年時釀造的李子酒。年代已久遠,酒色更暗紅,不可能去喝它,只有多看幾眼,思想起外婆。
今年春天,李子、梅子和枇杷收成很好。我們也釀造了這些果子酒,不太一樣的是,摻進比例恰當的伏特加烈酒或米酒。現在節氣已經到了小雪,氣溫下降,感恩節時我們開瓶品酒,芳洌的酒香四溢。山靜日亦長,歲月仍清平,酒味更甘醇,我們喝得不多,已經感到酒酣微醺了。
去年從園中假石取出蜂巢,裡面的巢框滿載蜂蜜,分裝在大玻璃缸裡 [請看去年二月的石中蜜] 。今年收成的梅子,做梅子酒、曬梅子乾,還有一部分泡在這些蜂蜜裡,做成蜜餞。感謝蜜蜂的辛勞工作,採自家園的各種花粉做成的蜂蜜,讓我們嚐到家的味道。
兒子擅長做幾樣沙拉,到園裡繞繞,摘幾條小黃瓜、幾個大小不一的原種蕃茄 Heirloom tomato,加上表皮光滑的油桃。簡單切塊,拌上橄欖油和海鹽,酸甜可口,爽脆多汁,滋味濃郁。
幾株小黃瓜開著黃花,花謝了以後,連在瓜藤部分的雌花漸漸形成黃瓜的形狀。每天看幾回,等它長大,慢慢成型,凋謝的黃花還掛在尾巴,非常可愛。黃瓜喜濕怕澇又畏乾,澆水要適當。它是雌雄異花,園裡蜜蜂多,開了花多數會結果。前一陣子,忽然變天,氣溫驟降,日照不足,結的瓜還未長大,就已黃掉,看天吃瓜也不容易。黃瓜富含蛋白質、鈣鐵磷鉀、維生素C、E等營養素,可以減脂強體,延年益壽。
我做的涼拌黃瓜家人都愛。新摘的瓜洗淨,家園不噴農藥,泥土也是有機,稍微沖洗即可。切滾刀塊,加粗海鹽搓揑,靜置半晌。取出新春自製的醃漬梅子,剪下梅肉如指甲大小。淨水洗掉黃瓜上的粗鹽,擦亁,大菜刀輕拍打,加進梅肉、剁碎的大蒜、醬油、麻油、辣椒油、香醋和切成薄片的櫻桃小蘿蔔 Radish 拌勻即成。綠、紅、白、黃,四個顏色的開胃小菜。
魚翅瓜 Fig-leaf gourd 學名 Cucurbita ficifolia 長在黃瓜的旁邊。它是葫蘆科南瓜屬的一種,原產地是中南美洲。中文名字魚翅瓜是因為瓜肉煮熟,一絲絲像魚翅,美國禁售魚翅,我們吃魚翅瓜代替。也有人叫它黑籽南瓜,因為種子是黑色的。它的外表和西瓜很像,長橢圓形,深淺綠皮,帶有白色斑紋,黃色大花是雌雄同株但異花,靠蜜蜂授粉,但雌雄花常常不同時開放,外子又得當媒婆做人工授粉。葉子像無花果,所以英文俗名叫 Fig-leaf gouard 。它是攀援草本植物,我們搭了木架讓它爬,很快就達到十五英尺高,有許多卷鬚穩固莖條,莖節又可以生根,蔓延攀爬,生命力非常強大。在天氣較寒冷的地區,它是一年生,南加州則為多年生。園中的魚翅瓜藤已經連續豐產三年了。
魚翅瓜的果肉、種子、緑葉都可以食用。西方人用它做沙拉,我拿來燉雞湯。剖開瓜,取出種子曬乾保存,來年培養新植株,不過據說最多的營養都在這黑籽裡,就像南瓜籽富含高營養素一樣。切掉瓜皮,瓜肉放進紫砂燉鍋,加進火雞大骨或半隻放山雞,園裡剪幾枝大蔥大蒜,熬個三小時,湯鮮瓜肉爛,好吃又好喝。
魚翅瓜放在乾燥的地方,多年不壞。一個朋友拿我們送她的瓜當擺設,配上應景的飾物和鮮花,別出心裁,又歷久彌新。
小小一畦菜園,離㕑房幾步之遙。常常爐上等著鍋熱,衝出廚房門,剪幾片羅勒葉 Basil 回來,三杯雞少了這幾片九層塔,口感就不對了。一道涼拌嫩豆腐,上面淋了剁碎的小米椒、大蒜、青蔥和醬油、麻油調出來的醬汁,灑上幾片柴魚乾,想想也許可以再加一味,門口就有一棵香椿樹,摘幾片嫩芽回來,果然風味更佳。雖然不是庖丁,也不是易牙,只要食材新鮮當令,就可以得心應手,做出美味。
許多餐廳標榜從農場到餐桌 Farm-to-table ,或者 Farm-to-fork,是一種飲食概念,關注食品的來源和品質,希望人們能夠配合時令,吃得健康,也幫助當地的農業。
我們的園地提供了許多資源,順應自然規律,讓我們品嚐到每個季節不同的滋味。就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 所説 ”我覺得對於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而言,每一個季節,都是最美好的。” “I like to think that to one in sympathy with nature, each season ,in turn, seems the loveliest.”
後記: 感謝世界日報於2022年11月14日的洛杉磯即時報導。內容是記者劉子為採訪我寫的一篇文章,” 疫情下 南加華人用在線平台替大自然説話 讀者遍布全球”
有興趣讀此篇報導,請點擊下面的連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