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多彩的懸鈴木
説到 “ 懸鈴木 “,也許有人納悶,那是什麼植物?叫它 “法國梧桐 “,就會恍然大悟,喔,原來是它。
還有些人會把” 法國梧桐’和 “梧桐” 搞混了。我們都熟悉李後主的那首詞,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夜鎖清秋。” 詞裡的梧桐樹是落葉喬木,樹幹挺直無節,樹葉蔥郁濃密,碧葉青幹,和法國梧桐的長相大同小異。錯認的人可不少,包括名作家張愛玲。她的許多作品背景和上海這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中篇小說 “金鎖記” 是其中之一。 她寫道,”不大的一棵樹,稀稀朗朗的梧桐葉,在太陽裡搖著像金的鈴鐺。”
上海有許多種不同的行道樹,法國梧桐的數量最多。這些行道樹最初是1887年,由當時的法租界公董局從法國引進來栽種的,後來就被稱做法國梧桐,屬於懸鈴木科。梧桐又稱做青桐,是梧桐科,以植物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完全不同。
張愛玲説,”搖著金鈴鐺”,正是懸鈴木的特色之一。懸鈴木分為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張愛玲說的金鈴鐺是懸鈴木的果球,下垂如鈴,大約一英吋直徑、像乒乓球大小。不同品種的果實,單個生長的是一球懸鈴,兩個一串的是二球,三個或更多長成一嘟嚕的是三球。小懸鈴從夏末的翠綠逐漸變成秋天時的棕褐色,表面佈滿突出的小鈍刺,像荔枝的表皮,中間包裹著許多種子。成熟的小球會自然脫落掉到地上,到了寒冬,還掛在光禿禿的枯枝上幌動似金鈴鐺,格外顯眼。聖誕節日,我摘下幾串和松果一起掛在聖誕樹上,增加節慶氣氛。
懸鈴木 Sycamore ,又名為Plane tree,植物學的屬名是希臘文 Platanus,意思是寬大的樹葉。從它的化石可以推斷,一億年前,已經出現在地球上,總共有八大品種都生長在北半球,其中六種的原生地是北美洲。落葉喬木,不論一球、二球或三球,株型都很美麗,生長迅速,又能適應各種氣候,只要種下,長成參天大樹,指日可待。現在幾乎全世界都可以見到它,栽種在庭園裡,更多是當作行道樹。
醫學院學生在入學前或進入醫院實習前,要唸一段誓詞,公示自己的行醫戒律和道德標準,稱做希波克拉底誓詞 Hippocratic Oath。希波克拉底是生於公元前460年的古希臘醫者,被尊為西方醫學之父。將近2500 年前,他在一棵懸鈴木樹下,為他的學生講課。現在那個地方已經保留下來,紀念這段歷史上的傳奇。樹當然不是當初的那棵,也許是它的子孫後代。那棵懸鈴木是三球品種,原生地是歐洲東南部、亞洲西部和巴爾幹半島附近。它的葉片裂口比較深又多。
多年前,在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上欣賞到懸鈴木優美的姿態,我們就決定將來家園裡也要設計一條迷你法國梧桐步道。
十九世紀中,巴黎著手進行城市規劃,主幹道的兩側栽種了二球懸鈴木,也就是法國梧桐,成為充滿浪漫氣息的林蔭大道,供行人遊客悠閒地徜徉徘徊。我們去過巴黎幾次,看到懸鈴木在不同的季節展現不同的風貌,戀戀不捨離去,心中更浮現出梵谷在法國南部村莊畫過的幾幅懸鈴木。畫中阿爾勒 Arles 火車站前的那幾株,應該是在冬季,枝幹直直朝向天空,沒有半片樹葉,全是黃色調,褐黃、橘黃、金黃,深淺錯落有致,黃色的懸鈴木有亙久不變的精神。”懸鈴木樹群” 這幅畫,秋冬之交,黃褐色的樹葉蓋住了整個天空,強烈的色彩和誇張扭曲的筆法,畫出的巨大樹幹,充滿了緊繃的張力,表現出懸鈴木的蓬勃生氣,相形之下,樹旁陪襯的修路工人和村民顯得可有可無。
家園裡的花崗岩碎石步道,左右各栽五株懸鈴木,間隔大約一丈,樹下栽種了開白花和淺藍淡紫小花的迷迭香。我們種的是二球懸鈴木,加州和墨西哥品種,通稱西部懸鈴木 Western Sycamore。它們原生在河流岸邊,岩石峽谷,潮濕山崖或乾旱坡地,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和氣候。只要陽光充足,不拘泥土種類,也不需澆太多水,污染的空氣也無妨,就能快速長高長大。它一年可以長 2 呎左右,高度達到 80 至 115 呎,樹幹直徑大約 3 到 5 呎。它的平均壽命是 200 歲,也有活到 500 歲以上的。 二球懸鈴木是一球和三球雜交的品種。
步道的終點是一張石條凳,浮雕著象徵一年四季的水仙花、太陽、楓葉和雪花。我經常坐在那裡,觀賞這些樹,也和時時駐足的鳥兒打打招呼。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説,同一棵樹,愚者和智者看起來,就是不一樣。我覺得,同一棵樹,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辰,看起來就是不一樣。
秋冬落葉前,樹葉裡的糖份漸漸經由樹幹往下運輸,儲存在樹根,同時把附近泥土裡的水分汲取過來,準備好好睡一覺,等待春的消息。春暖時期,冬眠醒來的樹,開始工作,把充滿糖份、水份和礦物質的樹液,逐漸由根部往上提昇,經過主幹,到達每條分枝和細椏,供應萌芽和嫩葉需要的養分。微微的春風裡,嫩芽初上樹,新葉正酣熱,似乎可以聽到片片葉芽綻開的聲音,神采奕奕,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紅頭紅胸,穿著艶紅羽裳的美洲家朱雀喜歡站在樹枝頭,唱起歌來,婉轉動聽,有時互相唱和,有時喁喁私語。樹下又是另一群外表樸實的小麻雀,不停地啄食灌木叢裡的小蟲,看起來就很守本分。蜂鳥、哀鳩、美洲知更鳥、暗眼燈草鵐,都常停息於此,飛進飛出,忙忙碌碌。偶而有眼尖的庫伯鷹,看到獵物,俯衝而下,才剛收歛羽翼,尚未觸地,又展翅驚飛而起,扶搖直上藍天。春鳥啼鳴,自成樂章。我坐看聆聽,寧靜中有無限妙趣,體會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懸鈴木的球果也在此時落地,綿尾兔和松鼠喜歡追逐著這些球兒玩耍,也許有牠們的遊戲規則,或者各自在展示自己的球技。爆裂的果子裡,是一簇一簇、蓬蓬鬆鬆、毛毛絨絨的種子,像長著小翅膀,在空中四處飄浮飛散。有的種子可以乘風而去,到達100 公尺遠,有些人會對這些四月飛雪產生過敏反應,引起呼吸道的一些症狀。
家園的懸鈴木步道是東西走向。坐在長凳上,可以看朝日東昇,換個方向,又可以欣賞落日餘暉。懸鈴木終日沐浴在變幻的陽光下,展示出不同的風華,豐富多彩。氣變悟時易,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過後,天氣漸暖,到了立夏,萬物進入生長旺季。懸鈴木的嫩葉漸漸長成寬大的樹葉,稀疏柔軟的萌芽很快地已經長得濃密,強勁地覆蓋了全樹。顏色從翠綠轉成橄欖綠,大約8、9 吋寬,長度也差不多,比成人張開的手掌寬大,有三到五個裂片,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狀,新葉背面有白色細細的絨毛,形狀看起來很像楓葉,不同的是在枝條上,懸鈴木的葉子是互生排列,楓葉則是對生排列。
夏日的懸鈴木枝繁葉茂,鬱鬱葱葱,似華蓋天棚遮住了驕陽,在樹下歇息走動,陰涼舒適。除了茂盛的綠葉,外觀最特別的是樹幹。到了夏天,成長的樹幹會有一大片一大片棕灰色、棕黃色、不規則的外層樹皮剝離脫落,露出內在灰白色的樹幹。薄薄的樹皮好像結痂瘡疤,也似補丁,半黏著、半脫離,一塊塊米、白、黃、橘,又帶點灰綠,色彩斑駁,像調色盤,更如迷彩裝,非常獨特。
落葉喬木的樹葉到了秋天,有紅於二月花的霜葉,猩紅丹紅赤紅火紅,如琥珀瑪瑙;有連波秋色中的黃葉,嫩黃橘黃橙黃鵝黃,金碧輝煌。每年霜降之後,楓葉紅,銀杏黃,如詩如畫,讓人看了怦然心動。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樹葉隨著氣溫的下降,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葉綠素越來越少,其他的色素就顯露出來了,像花青素的紅色,胡蘿蔔素的黃色就大量顯現,樹葉顏色也就會從綠色變紅或變黃。
氣候變遷,溫度降低,樹葉柄和樹枝相連的部位會形成離層細胞,秋風一吹動,葉柄斷裂,樹葉飄落。
到了秋天,懸鈴木的樹葉開始變黃、變橘、變褐,有的還懸掛在樹梢,有的紛披飄蕩在空中,還有的已經落地,層層覆蓋在步道上,這是家園裡一年當中最迷人的景色。愛攝影的兒子已經迫不及待,取出相機,從各種角度補捉在秋風中輕歌曼舞的樹葉。樹上的枯枝直直向上、或向四面八方伸展,不時有三兩枝折斷掉下,清脆的咔嚓聲,更顯得空寂清冷。
懸鈴木的落葉數量大,厚厚地堆積起來,相當可觀。我們在上面踩過來踏過去,不只是好玩,也在儲備肥料。落葉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有機腐植質,含有氮、磷、鉀,對改良土壤效果很好。我們收集這些落葉和細枝,堆在果樹和玫瑰叢四週,上面再舖上一層表層土,保持土壤濕潤,改善根部溫度。有些落葉借助絞葉機絞得更細碎,有些就留在原地,讓冬雨浸透腐蝕,成為天然肥料。園裡有成群的走鵑,牠們也愛成群結隊在落葉上跳躍走動,沙沙聲響中,不停地低頭啄食細枝碎葉中的昆蟲。
刮起凜然寒風的冬日,懸鈴木的樹葉落盡,處於冬眠狀態,樹型也一目瞭然,正是修樹的好時候。園丁拿起利剪電鋸,爬上長梯,快手快腳地修剪,去除傷殘的枯枝,防止病蟲害,也讓懸鈴木休養生息。我們在樹下發號施令,生怕修錯方向,影響美觀。園丁和我們共事十多年,默契十足,合作無間。隔年春天,修過的樹會更茁壯。
西部懸鈴木比起它在美國東部和中部的表親--美國懸鈴木 American sycamore 身材小了一號。美國懸鈴木是一球,平均高度在100 呎以上,葉片邊緣的裂口不深,樹幹更加雄偉。我們在靠近路邊的坡地上種了幾棵,像彪形大漢、神勇武士,日夜守衛著家園。它們的缺點是根部生長快速,到處亂竄,不宜種在離房屋和車道太近。
我喜歡推薦一本2003年出版旳青少年讀物給小朋友,書名是 “Flipped” ,作者是 Wendelin Van Draanen,後來也拍成了電影。故事背景是美國中部的小鎮,一個小女孩為了取下卡在懸鈴木枝幹中的風箏,勇敢地爬上這巨大的樹。她喜歡這棵樹,經常爬上去眺望遠方,看日出日落,鳥瞰全鎮的風景。後來樹被砍掉,她傷心欲絕。愛她的父親,畫了一幅懸鈴木的畫送她,並且説,”我希望這棵樹的精神永遠與你同在,更不要忘記你在樹上時,心中的感覺。”
當小女孩高高地坐在樹上時,獲得的是十足的勇氣和決心、嶄新開闊的視野,更了解到,全景永遠大於每個部分景色的總和。而懸鈴木的精神象徵正是 : 力量、庇護、永恆和盡善盡美。
一位英國詩人 Nick Baker 寫了一首詩 Under the Sycamore Tree ” 在懸鈴木下 ” ,我把它翻譯出來 。 點擊連結,可以讀到原作。
在懸鈴木下,我們相遇;
暫且蔭庇 午後驕陽。
眾人匆匆而過,你我慢慢歇息,
在懸鈴木下。
在懸鈴木下,我們靜坐;
感覺精神抖擻,蓄勢待發,
凴靠著寬容的陰涼大樹,
在懸鈴木下。
在懸鈴木下,我們停留;
直到煩惱憂愁 離我而去,
直到夜的精靈 出來嬉戲,
在懸鈴木下。
在懸鈴木下,我們夢想;
辛苦勞累 不覺沈重,
恩典力量 終獲賜與,
我們一鼓作氣,再度出發。
在懸鈴木下,
在懸鈴木下。
後記: 2022年已經到了尾聲,祝福朋友們有美好的2023年。感謝大家的支持鼓勵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每個月接到你們的來信是最興奮的一件事。從2020年12月 “ I have feelings” 系列的第一篇 ”石頭記”,到本文已是第27 篇。這兩年來,我學習到很多,未來的歲月裡,有更多要學習。